已有783位精英提交测试,你排多少位?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在招考之前,要对考生进行一个小测试,5个经典小题测出你的管理风格,快来试试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厦门大学EMBA相关文章>正文
让厦大管理学科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
2019-03-07

编辑 :加速君

导读:厦门大学叶建明教授:管理的一流,我认为有三个“标准”,首先是一流的科研其次是一流的教学最后是一流的社会服务。这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建设一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科



建设重点:着力建设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辐射到相关学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计量经济学及其在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中的应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与公司财务的创新研究,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


法经济学:制度、产业与创新研究,新发展理念下财政金融制度与政策研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下的国际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以及城市,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等八个重点领域打造研究创新团队,展开深入研究。


建设目标:到2020年,总体实力达到亚太地区一流水平,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基础;到2035年,总体实力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争取在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社会经济政策研究等若干领域形成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到205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科群下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规划建设的学科群中为数不多的设立了两个负责人的学科群。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充分展示该学科群里两位领头人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理念和思路,我们此次特地派出两名记者与这两位负责人一一对话。


上周我们刊发的是该学科群其中一位负责人洪永淼教授关于经济学科“双一流”建设的看法和思考。本周我们将刊发另一位负责人叶建明教授关于管理学科“双一流”的理解与认识。


1.问:您觉得“一流”标准是什么?


答: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动态的标准。而且因为管理是一个跟社会文化非常相关的学科,所以管理科研上的“一流”,可能与其他学科的评判标准不太一样。


管理的一流,我认为有三个“标准”:首先是一流的科研,指能否在中国这个土壤上产生一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其次是一流的教学,指能不能培养出一批一流的企业家,能不能培养出一流的师资;最后是一流的社会服务,管理学的一切成就都必须以是否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的企业发展有一流的贡献为检验。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2.问:管理学是文科中最经世致用的学科之一,那您觉得这个学科将来在服务国家和地方上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科,影响社会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管理学科,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为中国培养大批优秀的理论人才和企业家,尤其是拥有现代管理思维的企业家。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经济情况。


但是我们的企业家很多都是从实践中摸索成长,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缺乏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简单的实践经验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急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所以,我们目标是培养既有深厚中国文化传统的企业家,又有世界的、全球化眼光的一流的企业家,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3.问:在经管学科群建设方案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那管理学科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或者说将来准备怎么做?


答:我们管理学院去年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个重大项目。这个重大项目,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阐述中国经济奇迹的微观基础到底是什么。很多国家都想了解中国奇迹,这个奇迹是不是只有宏观的经济政策,还是说微观上做到了什么工作。


这个项目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把中国的公司财务、会计这些西方的理论发展过程跟中国的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验结合起来,发展出更适合中国的管理学,更适合我们中国实际的理论。


到现在为止,整个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是在私有经济占主导的情境下产生的。西方实际上都是以民企为主,他们政府基本上只起一个很弱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小政府。


但是在中国经济,国企却起着战略性的作用,这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这个是西方现有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在我们这个不一样的政治模式环境下,能够发展最适合于中国,既包含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又能够结合西方最新管理的发展,发展出适合我们中国社会跟企业的管理思想,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4.问:管理学科作为厦大的优势学科之一,您觉得它有没有达到您心中现在的一流标准?如果没有,那他的问题和差距在哪?


答:首先从各种排名来说,我们的会计学科、财务学科在全国排名都是名列前茅的。比如管理学院的EMBA跟MBA都是国内最领先的项目。厦大管理学院,不管是从我们培养的学生,还是所做的社会贡献,抑或是科研产出,作为厦大最一流的学科都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第四轮的学科评估,我们是作为一个A类的学科,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实力达到引领学界理论发展的程度,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欠缺的。


5.问:这几年从事管理学研究,并且主管一个国内一流的“商学院”,您有什么感想?


答:我觉得国内学科处在一个基点上面,因为我们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就现在整体来说,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这给我们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了要求。中国企业本来是主要在国内竞争,现在就必须走到世界,跟全世界去竞争。这时候所要求企业家的视野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管理学的研究要跟得上。我觉得这个挑战跟其它学科不太一样,管理学是跟时代、经济模式的转变非常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我一直有非常重的危机感。中国大陆的十大商学院中只有厦大不在一线城市。远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就意味着必须要付出比人家更大的努力,要发挥我们的特色。例如我们福建特有的闽商是一个在全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一个特殊群体。而我们正处在闽商聚集的核心地带,如何能够凝练闽商的管理思想,推动闽商的发展,这是我们能够在中国管理学界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



小中心的大志向



“营商环境”是当下时常见诸各类文件、规划、报道的高频热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营商环境的关注不断升温。



何谓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伴随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进行营商环境评估研究不仅能够为企业、投资者等经济主体提供客观的投融资参考,更能向政府提供精确有效政策提议。


而已经“一周岁”的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就是中国内地首家专注于营商环境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校级研究机构。


2017年9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授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从事营商环境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机构。


“我们要做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研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如是说。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实力和业绩。


在研究中心成立之前,厦大管理学院已经组织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营商环境专项研究。自2015年以来,已完成包括北京市、贵州省、深圳市等省级、副省级、省会城市、地市级、县区级等二十余项课题研究,帮助多地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了地方发展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了这些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厦门市为例,厦大营商环境科研团队为厦门市提交了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整体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促使厦门市“以评促改”,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一些“堵点”问题,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深化“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


截至目前,厦门市201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占全部审批服务事项的97.8%,其中264个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362个实现全城通办,让“数据跑路”取代“群众跑腿”。


对标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位次,厦门市营商环境近年来的名次每年都有很大的提升,分别为61位、49位、40位和38位。


2018年11月28日,“第二届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暨“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佳实践案例”专题分享在我校克立楼报告厅举行。


这一切都使得后来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的成立变得水到渠成。这个厦大最年轻的研究机构目前汇聚了管理学院、法学院等各学科的学术资源,依据教师的研究专长和实践经验,通过专业化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由包括企业管理、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税收管理、企业法规等各研究领域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近30人的专家团队、专业行政团队、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的学生助研团队组成。


许志端告诉记者,研究中心下一阶段将做好三件大事:


第一,要为营商环境评价制定一个更符合中国实际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单纯依靠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做法,从一个简单的规则执行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


第二,针对中国重点城市的营商环境情况定期发布营商环境状况报告,在业界形成厦大话语权;


第三,编撰一套关于营商环境的系列丛书,提高大众对营商环境的认识水平,使营商环境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小中心将迸发大能量,成就大事业。


(文\宣传部 卢振、图\ 管理学院 庄华 )


  • 厦门大学EMBA连续十三年学员满意度全国第一!

  • 加速商学院作为厦门大学华南落地办学合作伙伴,已培养了7000+华南企业家和高管学员。

  • 点击了解,获取更多厦大EMBA/MBA资讯!

*了解更多内容,识别下方二维码*


在线客服